--國有企業改革必須穿自己的鞋,走自己的路,做中國的事。一些人拿著西方的尺子丈量中國改革的步伐,要求中國快速發展的大腳必須適應西方鞋的尺寸,這只能是削足適履,最終誤國誤民
--發展混合所有制與搞好國有企業,二者是有機統一的。發展混合所有制必須在增量資產上混合,絕不能搞國有經濟大規模撤退、大規模減持,絕不能影響公有制經濟主體地位
--有人提出國企應退出競爭性領域,這是對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的曲解和誤讀。競爭性領域國有企業的進和退,原則是“公平競爭、優勝劣汰”8個字
問: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,地方國資國企改革方案陸續出臺,您如何評價這些探索?
答:三中全會以來,一些地方黨委和政府,貫徹三中全會精神,結合當地實際,出臺了推進國有企業改革發展的具體措施,有的推進國資委簡政放權,推進分類改革、調整,建立分類管理、分類考核新制度;有的突出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,以此帶動投資拉動地方經濟;有的探索改組或組建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試點,推動國企集團層面的股權多元化??偟目?改革起步良好,進展積極穩妥。
這次改革是在深水區推進的全面改革,改革的復雜性前所未有,改革的難度前所未有。越是在復雜的形勢下推進改革,越要明確方向,胸中要有指南針。我們改革的目標必須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,必須堅持公有制為主體、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,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,堅持公有制主體地位,發揮國有經濟主導作用,不斷增強國有經濟活力、控制力、影響力。
各地的改革都要全面準確貫徹三中全會精神。結合國有企業改革發展實際,我認為,只要有利于提高國有企業的競爭力,有利于鞏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,有利于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共同富裕,有利于增強我國的綜合國力,就應當大膽地試、大膽地闖。
問:本輪改革的難點和障礙在哪里?如何突破?
答:每次改革,重點不同,難點不同,障礙也不同。古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說“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”, 一切都在流動,一切都在變化,這個世界唯一不變的就是變。建國以來我們經歷過了社會主義建設探索的17年,經歷過了文化大革命的10年,更經過了改革開放的35年。特別是35年的改革開放,我們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,也積累了矛盾和問題,必須立足當下,堅持問題導向,解決前進難題。
我認為,這次改革的難點是利益分化的桎梏,改革的障礙是思維定勢的桎梏。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,利益分化日益加劇,世界觀、價值觀日益多元,一些不合時宜的思維定勢成為了繼續改革發展的障礙。比如,有的守著過去的經驗固步自封,動輒這個老經驗、那個老驗方,遠離火熱的改革發展實際,其結果只能是刻舟求劍;有的患了嚴重的洋教條控,眼里只有洋八股,拿著西方的尺子丈量中國改革的步伐,要求中國快速發展的大腳必須適應西方鞋的尺寸,這只能是削足適履、邯鄲學步,最終甚至喪失爬行的能力,誤國誤民。
這次國有企業改革,我們必須與時俱進,穿自己的鞋,走自己的路,做中國的事,破除陳舊的思維定勢,堅定中國模式、中國道理的理論自信、道路自信、制度自信,以更加開放的胸襟推進改革。改革不能搞教條主義,不管它是華爾街的洋教條還是其他什么教條。改革也不能搞“一招靈”、“勝負手”,不搞一刀切、不搞運動,不能做夾生飯、不能翻燒餅,一切從實際出發,以系統性、整體性、協同性推進改革,確保不犯顛覆性錯誤,正確推進國有企業改革。
問:本輪國企改革在混合所有制上會邁出大步,如何防止國有資產流失?
答三中全會決定堅持和發展黨的十五大以來有關論述,明確提出要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。習近平總書記在今年兩會期間明確提出: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,基本政策已明確,關鍵是細則,成敗也在細則。要吸取過去國企改革經驗和教訓,不能在一片改革聲浪中把國有資產變成謀取暴利的機會。國資委正在研究發展混合所有制的細則,在發展混合所有制中防止國有資產流失。
當前推進混合所有制經濟,必須把握好方向原則。首先要堅持發展混合所有制的正確方向,三中全會決定說得很明確,發展混合所有制,目的要探索基本經濟制度的實現形式,放大國有資本功能,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,提高國有企業競爭力。發展混合所有制與搞好國有企業,二者是有機統一的,不能把二者割裂開來。絕不能為了混合而混合。其次,要堅持在增量基礎上發展混合所有制原則,除了不具有競爭優勢的有序退出外,發展混合所有制必須在增量資產上混合,以有利于在新形勢下堅持公有制主體地位,增強國有經濟活力、控制力、影響力,更好地集聚社會資本發展規模經濟,絕不能搞國有經濟大規模撤退、大規模減持,絕不能影響公有制經濟主體地位、發揮主導作用,要堅決防止出現拋售優質國有資產浪潮。第三,要堅持公開透明原則防治國有資產流失。2013年,全國國有企業(非金融)資產總額91萬億元,所有者權益32萬億元,這是建國以來全國人民辛勤勞動積累的寶貴財富,是我國經濟發展的火車頭,也是共同富裕的物質基礎,一個銅板都不容許流失。必須規范國有產權交易,通過上市和產權市場發現價格,通過進場交易、競價交易實現陽光操作、公開透明。要特別重視解決違規進行資產評估、惡意串通低估評估值、把優質資產分離到副業、通過境外殼公司弱化監管等約束管理等問題,最大限度控制自由裁量空間,最大限度消除尋租空間,防止國有資產流失。
問:隨著下一步國企分類改革的推進,有人認為國企應退出競爭性領域,您怎么看?
答:社會上確實有人提出國企應退出競爭性領域。這是對三中全會精神的曲解和誤讀,是完全錯誤的?!稕Q定》明確提出要準確界定不同國有企業功能,國有資本加大對公益性企業的投入,進一步破除各種形式的行政壟斷。《決定》提出了國有經濟布局的總原則,國有資本要服務于國家戰略目標,更多投向關系國家安全、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,重點提供公共服務、發展重要前瞻性戰略性產業、保護生態環境、支持科技進步、保障國家安全。
要優化國有經濟布局,提高資源配置效率。按照三中全會的要求界定國有企業不同功能,明確投資方向,確定持股比例。未來的國有企業將是四種形態:(1)100%國有獨資企業,關系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國有企業總部,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,公益行業企業等,將來將繼續保持國有獨資。(2)51%以上國有絕對控股企業,關系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國有企業所屬子企業,部分重要戰略性前瞻性產業的國有企業,具有自身競爭優勢的支柱產業的企業等,可以國有企業絕對控股;(3)50%以下國有相對控股企業,部分重要前瞻性戰略性產業企業,部分具有自身競爭優勢的支柱產業企業等,可以國有相對控股;(4)1%國有參股企業,國有企業不具有優勢的產業,特別是在股權投資、風險投資行業,國有資本要作資本市場的天使投資者,努力以1%帶動99%,支持技術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,充分發揮國有資本的帶動力、影響力。
要準確界定不同國有企業功能,大力提高監管水平。目前各級國資委都在研究界定不同國有企業功能。我認為,必須結合本地實際分類,國有企業可以分為三類:(1)公益類國有企業,監管考核的總要求是政策性虧損由財政全額補貼,著重考核服務質量和成本控制;(2)商業類國有企業,凡在競爭性領域以盈利為目的國有企業,監管考核的總要求是,以市場化規則優化監管標準,著重考核經濟增加值等主要經濟技術指標;(3)保障類國有企業,承擔國民經濟發展保障和國家安全責任的企業,兼管考核的總要求是,完成服務國家戰略目標任務情況,著重引入專項考核指標和企業競爭力。
準確界定不同國有企業功能,目的是提高監管考核的水平,搞好國有企業,不是國有經濟進和退的依據。那種“國有經濟退出競爭性領域”的觀點只能導致徹底私有化,不符合三中全會精神,不符合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和共同富裕,是完全錯誤的。競爭性領域國有企業的進和退,原則是“公平競爭、優勝劣汰”八個字,這一點尤其需要高度重視。
問:您如何看待當前國企領域反腐敗?會否影響國企改革?有觀點認為國企腐敗是體制造成的,您怎么看?
答:近期,中石油等中央企業出現了腐敗案件,大案要案時有發生。影響極壞。國資委黨委態度鮮明,堅持老虎、蒼蠅一起打,發現一起查處一起,絕不手軟、絕不姑息,對腐敗案件零容忍,保持高壓態度不動搖。我們按中央要求,堅決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,黨委負主體責任,紀委負監督責任;堅決落實中央企業紀委書記(紀檢組組長)不分管其他業務的要求,確保聚焦反腐敗主業、專司紀檢監察。我認為,國有企業反腐敗與促進國有企業健康發展是一致的,根本不矛盾。要高舉反腐重拳,堵住腐敗后門,清理灰色側門,敞開合規前門,促進企業健康發展。
當前也有人認為,認為國有企業制度必然導致嚴重腐敗,這個結論是不正確的。企業腐敗從本質上來說是職務犯罪。近期北京師范大學等單位發布的《2013中國企業家犯罪報告》顯示,2013年463例企業家犯罪案件中,國企企業家犯罪案件110例,民企企業家犯罪案件352例,占案件總數的76.3%。國企涉案民企涉案有一個共性,就是過半數的案件發生在企業內部財務管理環節。任何企業,如果管理不善,都可能出現腐敗問題。國有企業出現了腐敗問題,必須通過深化改革、加強監管、嚴肅法紀加以解決。但是,不能因此就否定整個國有企業這支隊伍,看問題要講全面客觀、講兩點論,不能把孩子和臟水一起潑掉。更不能因此就得出國有企業必然腐敗、國有企業搞不好這個結論。國有企業涌現了一大批先進模范,實踐證明,在國家和社會遭遇危急險重的關鍵時刻,國有企業靠得住、拉得動、打得贏,是推進國家現代化、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。我們的態度非常明確,通過深化改革、加強監管,去掉國有企業的弊端,促進國有企業更加健康發展。
記者:李予陽
http://www.ce.cn/xwzx/gnsz/gdxw/201406/09/t20140609_2944244.shtml